近日信汇网,由广东省本科高校“新师范”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孙雪霞与4名学生前往芬兰参加为期21天的卓越教师训练营。
在为期21天的研学之旅中,师生通过系列专题讲座,系统深入芬兰教学体系的内核。训练营初期,Riitta教授解析芬兰基础教育大纲与现象式教学,引导学生团队亲手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学方案,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初步实践的跨越。随着研学深入,Carita Proklı教授带来教育领导力前沿视角,Ari Perälä则展现了全纳教育中芬兰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8月11日,Kristóf Fenyvesi教授通过STEAM工作坊,师生动手制作机器人,体验融合创新与协作的教学魅力。训练营尾声,师生以“梦想学校”设计为载体,将芬兰理念与“新师范”愿景深度融合,反思如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持终身成长的教育新生态。
师生们在完成了前期的理论学习后,对坦佩雷大学附属学校和松鼠森林自然幼儿园进行探访,观摩了从学前阶段至12年级的多种课程。课前,师生设计了课堂观察记录表,从不同维度对课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课后交流反思环节,尹同学表示,家政课教学内容包括健康饮食等生活必备技能信汇网,这些观察革新了师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8月15日的松鼠森林自然幼儿园的森林课程体验使师生看到了与教室教学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启发了师生将学习与真实情境结合的思考。在实地观察中,师生将把芬兰经验与本土实践深度嫁接,产出观察记录与研究报告,为“新师范”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在校园之外,师生从芬兰的营地与博物馆中体验了更加丰富的主题课程教学。8月6日,师生前往赫尔辛基科学馆Herika体验STEAM跨学科教学。Herika科学馆强调“学习是研究的最高形式”,内设有物理现象展示区、人工智能体验区、宇宙探索区等场所,其中的绝大部分设施都可以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在游玩中学习科学原理知识。8月7日至9日,师生前往芬兰八大青少年自然营地之一的Marttinen营地体验了自然课程,参与了森林徒步、植物贴画等项目。在森林与湖泊间,师生熟悉自然环境,提升环保意识与自主探究能力,深刻体会了“通过动手进行学习”的芬兰教育信条。
“芬兰之行不仅是一次深度的教育交流与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理念的重塑之旅。”孙雪霞表示,新师范之“新”,首在教学理念的完善。即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和学生个性化的引导者。师范生的培养,必须从“怎样教”的技术训练,迈向“为何而教”的理念重构。新师范之“新”,也在于培养目标的升级与延伸。它打破“师范培养止于本科毕业”的传统观念,着力推动师范生树立终身学习、在职发展的职业观。从“已知已会”到“潜知潜能”,从合格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正是新师范所要倡导的持续成长路径。
文 | 记者 孙唯
图 | 学院提供信汇网
源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